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追寻

查看: 398| 评论: 0| 发布者: 郭榆生 |原作者: 张进

放大 缩小
简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追寻——关于郭榆生风景画的问答张进问 郭榆生答问:前几天,看了你和同行们办的“陕西六人油画作品展”,很受鼓舞。让我对你的风景画有了一次新的回顾和新的感受。我想问几个问题,可以吗?答:可 ...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追寻

——关于郭榆生风景画的问答


张进问 郭榆生答
 
问:前几天,看了你和同行们办的“陕西六人油画作品展”,很受鼓舞。让我对你的风景画有了一次新的回顾和新的感受。我想问几个问题,可以吗?
答:可以。

问:
你的风景画,多画陕北山川,这样的取材,是否因为你是陕北人,对那里的风景和历史有深厚的感情?
答:我是陕北人,生于斯,长于斯,当然对这块土地最为熟悉、最有感情。但更为重要的是,因为陕北植被的稀疏、覆盖的薄弱,那些裸露的山川河流,基础结构形态凸显,在结构上有一种筋骨的感觉,有一种浑厚、雄健、超拔的力量。如果用人格化来打比方,就是能体现出一种铮铮铁骨。不像南方的山水,莺飞草长,山清水秀,显得那么柔美、温润。应当说,我更看重陕北风景在绘画自身语言方面的彰显价值。

问:
我注意到,你的风景画有油画,也有水彩,为什么想到用水彩来表现陕北的山峰、河流、沙峁、沟岔?你在油画和水彩的表现上有什么不同?
答:传统的油画家,都画的一手好水彩。水彩开始是用来记录物象的,后来变成独立的画种。水彩要求动作快,很能展露画家的基本功。油画的材料是布、油质颜料,厚重的颜料、坚实的质地,使画面显现出厚重的力量。水彩的材料是纸、水质颜料,画出来有种轻盈、通松、优雅的感觉。运用两个不同的画种,我想尝试对陕北风景有比较丰厚的、多样的表达。

问:
你的画,在技术上很用力,技术水平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你是怎样看待技术问题的?
答:油画是舶来品,在中国只有百年历史。中国画家对油画的学习还是一个很短的过程,且断断续续。传统画的研究,还未形成扎实的基础形态,而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当代艺术就纷纷登场了。消解技术,消解画种界限,成为反叛的基本品格。不少人认为,创意、观念、表现是主要的,技术被推到次要话题。而我觉得,既然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依然存在,其内涵及绘画形态也在不断扩延,依然作为广泛认可的画种,依然有接受的需求,我们就有必要重视技术。中国古人讲由技入道,没有技术的娴熟与求精,就不可能有对油画之道的通透把握。没有一个技术和手段的坚实支撑,观念、目的的呈现是软弱的、不可信的。有时技术本身就是目的的显现。

问:
我感觉你风景画的风格,前后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是这样吗?

答:
可以这么说。这是缘于我对绘画创作的基本态度,即对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现实世界的深深敬畏与尊崇。最初,我的画是介于自然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以还原自然瞬间的某一段落为其目的,重在真切、自然。但在艺术上有些偏狭、执于一端。后来想把自己对于整个北方山水(比如甘肃、陕西、河南,包括陕北)的整体体验,与眼前之景相融通,也就是说,不是画一角山水,不是一个瞬间,而是集自己对北方山水之体验,找到一种合适的瞬间呈现,使其有一种复合的、融通的力量,使绘画精神形态得以延展、开拓。这是我想做的带有实验性的尝试,那批水彩画,可以看作是这种尝试的肇端,它们在形状、光影、色彩等方面,既遵循传统,又经过概括整合。而你在展览中看到的近二三年的新画,可算是第三阶段。我越来越感到,北方山水有种神秘,有种不可预知的东西。我们对这块生存的土地,当存敬畏之心。其实我对技术的热忱和浓度,就是与这种敬畏连在一起的。印象主义是对自然光色彩的一个瞬间固化,而文艺复兴时的色彩概念,讲究的是各种固有色在画面当中结构式的均衡分布,结构上是整合的。温克尔曼说古希腊艺术是“静穆的伟大,单纯的高贵”,这正是我要追求的,我希望自己的作品在整体风格上是单纯、稳健、浑厚与质朴。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