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12-28 16:51 / 查看:358 / 回复:0
秋拍接近了尾声,不久前阅读了一篇艺术圈朋友的微信,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同时也引发了我连续的思考。依我的观察整个秋拍的结果,其实并不如拍卖公司公布出来的创新高价纪录那么的欢快,拍卖公司报喜为宣告的唯一方 ...
时间:2017-12-28 16:48 / 查看:504 / 回复:0
摘要: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批评家,罗萨琳·克劳斯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出发,结合索绪尔语言学、符号学、精神分析等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进行哲学艺术批评。文章在综述克劳斯哲学艺术批评的同时,对她独特的哲学 ...
时间:2017-12-28 16:45 / 查看:580 / 回复:0
罗萨林·克劳斯是继格林伯格之后最有影响力之一的艺术批评家。并且被大卫·卡里尔认为是“格林伯格之后对美国艺术批评界影响最大的人物”(Carrier 2)。和其他艺术批评家所不同的是,克劳斯采用的是哲学艺术批评。作 ...
时间:2017-12-22 16:01 / 查看:380 / 回复:0
摘要:本文只意在提供意识所及与研究有关的一些陷阱,给有兴趣踏入绘画史研究之林的学者参考。其中所谈不完备的各点,不见得就是研究上的禁忌,但却是最可能变成障碍的。对这些陷阱的自觉,或放是有志于绘画史研究工 ...
时间:2017-12-22 15:54 / 查看:548 / 回复:0
20世纪初,当西方绘画随着新的教育体制的建立而引入中国社会,传统的中国绘画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西方文化的艺术潮流的冲击,常常可以听到有人宣称中国画必将衰亡或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但我们看到中国艺术家 ...
时间:2017-12-22 15:46 / 查看:246 / 回复:0
方先生一定相信“玉不琢,不成器”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这些说法;所以他训练学生的方法是要他们自励自强,主动去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全力以赴”,“使命必达”。他的这种方法逼使学生面对严苛的挑战,在绝 ...
时间:2017-12-22 09:41 / 查看:952 / 回复:0
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 Kentridge),是南非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上世纪90年代,他的艺术声誉开始在欧美世界传播,并继而扩展到全球。在中国艺术界,他的存在有着特殊意义,他那独树一帜的炭笔素描动画电 ...
时间:2017-12-22 09:35 / 查看:423 / 回复:0
摘要:在20世纪20年代,苏联艺术家赞美那些当时可以利用的技术,因为他们认为技术更加民主,能够与更多的观众交流——这并不意味他们就幼稚地忽视了军国主义者以及精英对技术的运用。新媒介美学的最新拓展再一次激发 ...
时间:2017-12-19 17:08 / 查看:455 / 回复:0
当代艺术虽然强调包容和多元,但并非不设门槛,它有自己的坚持和立场,比如它放弃对技法的痴迷执着,转而寻求观念的深入骨髓;它放弃庙堂之上的高贵姿态,转而寻求低平视角的以下犯上;它蔑视等级的贵贱之分,期望交流 ...
时间:2017-12-19 17:03 / 查看:334 / 回复:0
16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市民阶层的产生,区别于皇室与教会,作为新的艺术赞助人,他们要求艺术表现自己的生活理想和审美趣味,这在荷兰画派的作品中有鲜明的表现。虽然伦勃朗面对新的赞助人的世俗 ...
时间:2017-12-19 16:56 / 查看:449 / 回复:0
按:科尼利亚·帕克与隋建国生于同年。他们从小在英国和中国各自的成长环境中,感受到劳动作业与雕塑的关系,随后分别在本国的艺术院校完成雕塑训练。大型装置与雕塑是他们创作的主要语言,材料、重力以及作品本身的 ...
时间:2017-12-19 16:18 / 查看:1061 / 回复:0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批评家,罗萨琳·克劳斯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出发,结合索绪尔语言学、符号学、精神分析等对现代与后现代艺术进行哲学艺术批评。文章在综述克劳斯哲学艺术批评的同时,对她独特的哲学式的格 ...
时间:2017-12-19 10:12 / 查看:1607 / 回复:0
一、后殖M时代及后殖M理论不同于一个多世纪前冷兵器时期西方帝国主义以军事武力入侵东方,以政治强权干预其国家主权、奴役其国民的殖M时代,后殖M时代则是“西方中心论者”对第三世界进行文化心态和价值观念的弥漫渗 ...
时间:2017-12-18 12:13 / 查看:563 / 回复:0
约翰·艾佛雷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生卒年:1829年6月8日-1896年8月13日国籍:英国约翰·艾佛雷特·米莱是英国画家与插图画家,也是拉斐尔前派的创始人之一,又译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米莱斯出生在英 ...
时间:2017-12-18 12:10 / 查看:522 / 回复:0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嘉宾在观看乾隆皇帝的文物收藏与包装艺术特展“观赏清宫的收藏,很容易在文物作品上找到乾隆皇帝品评鉴赏的痕迹。后世人对此颇有争议。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留下一个属于他个人的品牌标识。”台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