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现实大师 雷:曼·灰尘繁衍,1920年 马歇尔·杜尚的《大玻璃》(又名《几乎被单身汉们剥光衣服的新娘》)做了好多年,直到1923年才完成。杜尚花了很长时间让灰尘在玻璃上堆积起来,再勾勒出他想要的几何图形。1920年,杜尚对哥们儿曼·雷说,你也来玩玩,曼雷就拍下了这幅著名的超现实作品。在这里灰尘显得很抽象,它像某种人为的符号,又像俯视的星云图。灰尘往往是生命的象征(《圣经》中上帝耶和华对亚当说:“你本是尘土, 必归于尘土。”Dust thou art, to dust returnest.),同时显出时代的迹象,战争、死亡的意味。![]() 静物之父|保罗·奥特布里奇:衣领,1922年 这是奥特布里奇最著名的商业摄影作品。画面中一只曲线流畅的衣领,暗示着人的意象,背景却是规规矩矩、整齐分割的棋盘,仿佛代表了工业社会的冰冷。马歇尔·杜尚在1922年6月号的《名利场》杂志上看到这幅作品,爱不释手,称这是一幅艺术的超前之作,并剪下来贴在自己的墙上。无疑这是现代社会的冷风景。 ![]() 纪实摄影之父|尤金·阿杰特:橱窗,1925年 博尔赫斯是作家的作家,叶芝是诗人的诗人,阿杰特则是摄影师的摄影师。他即是纪实摄影之父,也是超现实主义先驱,甚至影响到鲍德里亚“消失的技法”的摄影。古板的阿杰特坚持用老旧的摄影器材拍照,用过时的蛋白工艺制作照片,纪实摄影师从他这里看到的是社会纪实,超现实摄影师从他这里看到超现实。阿杰特深刻影响了沃克·埃文斯、贝伦妮斯·阿博特、中平卓马等摄影大师。这幅作品就是结合了现实和超现实的经典之作。今天看来它显得极为普通,是的,阿杰特的作品当年就很普通,他将自己的作品称为“给艺术家的材料”,是供画家画画用的,但正如罗丹所言,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美即是大师。阿杰特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这样,初看简单,细看极为复杂。比如这幅作品,前景中四个“模特”和背景中一个“模特”(那神秘的只眼!),眼睛望着不同的方向,导致这幅作品是无中心的,解构式的。所以与其说这是1920年代的现代摄影,不如说是超前近100年的后现代摄影。 ![]() 大师之师|安德烈·科特兹:餐叉,1928年 安德烈·科特兹是现代摄影的伟大源头,布列松、布拉塞、卡帕都深受其启发或影响。没有任何一位摄影家的作品能像科特兹的作品这样温情而活生生,弥漫着最朴素的尘世意味。这幅照片是摄影史上几何构图的启蒙之作,自然而然的对角线构图(布列松的对角线是精确的,阳刚的),仅露一角的盘子,醒目的叉子,多重影子,几乎让人忘掉摄影,使人陷入一种美好而不易察觉的日常情景。布列松后来那些梦幻、阳刚的“决定性瞬间”有多少是受惠于柔情似水的科特兹啊。 ![]() 摄影界的毕加索|爱德华·韦斯顿:青椒,1930年 韦斯顿的作品以严谨完美的构图著称,而且善于从普通的事物中发现秩序和美,这在当年是一种伟大的创造。韦斯顿、斯蒂格利茨的摄影第一要务是真实的美,仿佛可以超越绘画。韦斯顿几乎宣称,绘画应该感激摄影,是摄影将绘画从现实主义的苦役中解放出来,使之能够专注于抽象……才过了40年,1970年代苏珊·桑塔格就说韦斯顿、斯蒂格利茨这种以美为第一标准的摄影显得幼稚,它放大了事物,不是离自然更近而是离自然更远。而在摄影理论的战火硝烟中,唯有杰出的作品让我们瞬间亲近。 ![]() 蒙太奇大师|亚历山大·罗德琴科:电台发射塔,约1930年代 和安德烈·科特兹一样,亚历山大·罗德琴科也是现代摄影的伟大先驱,他的作品不是俯拍就是仰拍,不是侧拍就是斜拍,创造了摄影史上诸多的视觉奇观。类似这样的工业时代的摄影,在美国女摄影家玛格丽特·伯克-怀特和贝伦妮斯·阿博特的作品中也可以找到,但罗德琴科拍得更来劲儿:亦正亦斜! ![]() 摄影巨人|安井仲治:葱之花,1937年 安井仲治是摄影天才,可惜38岁英年早逝。他的“在现实中逆用非现实、以非现实思考”的概念对纪实摄影大师土门拳(1909—1990)、街拍大师森山大道(1938— )影响至深。尤其森山大道,更出版过摄影集《往仲治之旅》,向安井致敬。看看森山大道后来那些高反差静物摄影,你就知道他是如何受其影响了。 ![]() 魔幻诗人|赫伯特·李斯特:法国,1937年 作为玛格南摄影师,布列松根本并不属于玛格南,而是玛格南属于布列松。玛格南主席马丁·帕尔也一样。作为玛格南摄影师,李斯特也一样,一点也不玛格南。他的作品往往是超现实美学和古典美学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 影像炼金术士|哈里·卡拉汉:多重曝光的树,1956年 作为20世纪极具影响力的先锋实验摄影家,卡拉汉的作品单纯而又神秘,常常通过二次曝光、三次曝光、拼贴等手段对人和事物进行变形处理,将观者引向摄影的更高体验——纯粹梦境,“多重曝光的树”即是其代表作。 ![]() 风景大师|安塞尔·亚当斯:教堂和报废的汽车,1957年 作为二十世纪美国乃至世界享有盛誉的黑白风景摄影家,亚当斯的摄影集印刷累计达数百万册。这幅作品,前景中是放大的废弃的汽车,远处是“渺小的”教堂,无疑比他的很多风景摄影更具现代内涵和象征含义。 ![]() 街拍女王|薇薇安·迈尔:街头,1960年代 薇薇安,一个敏感到神经质的人,几乎无所不拍,晚年的薇薇安更拍摄了大量的垃圾、报纸。在街头,她拍的不是人和物,而是自己的内心,她拍的不是事物,而是现实的谜语。 ![]() 街拍大师|森山大道:鱼头,1978年 东瀛盛产鱼头:荒木经惟的鱼头嘴里噙着一朵花,见生见死;今道子的鱼头游弋在花束上,如梦如幻;森山大道的鱼头劈头盖脸毫不含糊,仿佛刚被剁掉扔在冰冷的水泥地板上,粗壮有力的生死感气势汹汹扑面而来。 ![]() 灵性大师|山本昌男:碗和碎片,1980年代 山本昌男80年代进入摄影界。他的照片尺寸极小,构图空灵,以小见大,而且模糊了摄影和绘画的界限。通常他会把照片做旧做暗,故意撕开照片,在照片上画画……作品富有极深的禅意和东方哲学的神髓。如果说韦斯顿的静物以放大的完美突然抓住你,但终因凸显事物而远离了事物,那么山本的摄影具有禅宗的意味,以小博大,值得人细细品味。 ![]() 黑暗大师|罗伯特·梅普尔索普:葡萄,1985年 梅普尔索普,这位在摄影史上颇有成就的摄影家一生都在挑战摄影的禁忌和极限:男性裸体,同性恋、性变态、性虐狂、自恋狂……这也许是他最为寂静的作品吧。 ![]() 情色大师|荒木经惟:花儿,1997年 梅普勒索普的花孤独冷艳高傲,荒木经惟的花见性见生死。 1967年荒木在老家的净闲寺拍摄花。1990年妻子阳子去世,荒木先拍的是阳台上凋谢的花。1993年影集《Erotos》,即是Eros(生、性、此岸)和Tanatos(死、彼岸)两词的拼写。2004年荒木在花上涂抹颜料,拍摄鲜艳欲滴的性、爱和生死。2007年阳子冥诞,荒木献给亡妻1000张“爱之花”。徐淳刚|编译·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