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原(布面油画) 白羽平 在17世纪的欧洲大陆,荷兰诞生了为市民阶层服务的“荷兰小画派” ,艺术家们摆脱了宫廷宏大制作和对天主教神圣题材的束缚,通过关注身边的人物、风景及静物,以平实而富有诗意的小尺幅之美在欧洲艺术史上留下鲜明一笔。后来的法国印象画派、俄国巡回展览画派的诸多艺术家也都以经典的小幅画创作留名画史。可见,小幅画创作小的是尺寸,大的是品格,是境界,是精神。 当下,受展览空间及市场因素的影响,部分画家痴迷于作品“气势恢宏”的效果,使得创作尺幅越来越大,甚至有“大而无物”的趋势,也让小幅画创作备受冷落。2月26日至3月6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展的“咫尺天地——北京画院画家小幅油画展”就旨在唤起画家及观者对小幅油画的重新认识。 《中庸》言“尽精微,致广大” ,用来形容小幅画创作非常贴切。“精微”既指画面的细节,又指画家落实到纸面的手头功夫。通常意义上讲,小幅油画的观赏距离范围在一臂之距,在这样的距离内,画家的表现能力含糊不得,绘画本领虚假不得;“广大”既指绘画内容的充实,也指画面背后的意境,徐悲鸿先生说:“穷造化之奇,探人生之究竟” ,尤其在艺术形式纷呈的今天,唯有将油画的意境和中国画的韵味相结合,才能做到中国油画之“广大” 。 此次参展的6位北京画院在职油画家分别是白羽平、马琳、雷波、罗敏、李江峰和庄重。作品题材、形式呈现多元,包括耐人寻味的风景画、光影关系独特的人物肖像,以及表达对佛教理解的石窟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