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艺术网 首页 资讯 投资收藏 查看内容

人民艺术专访油画家王沂东先生 作品欣赏

2017-6-6 09:38| 发布者: 增曾增| 查看: 2125| 评论: 0|原作者: 刘楠杰

摘要: 王沂东:一九五五年生于山东省蓬莱县,一九七五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校美术系留校任教,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留校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2004年10月起,任北京画 ...

王沂东:一九五五年生于山东省蓬莱县,一九七五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校美术系留校任教,一九八二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留校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基础部主任,2004年10月起,任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油画创作院院长。曾在美国纽约、香港、澳门、德国等国家举办个展,其作品多次在全国性美展中获奖。

1998年 王沂东创造 布面油画《闹房》190x185cm。齐鲁大地俊采华硕,钟灵毓秀。巍峨泰山雄踞中央,厚土情怀融于血脉;辽阔黄海汹涌东畔,博大胸怀荡然心间。沂蒙山区作为“齐文化”的中心,发源了中原文化的精神内核。独特的地貌人文滋养孕育了一代代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鲁南儿女。从沂蒙山里走出来的油画家王沂东先生几十年来辛勤地描绘着这片养育了他的热土。那里有他听不够的沂水情话,那里有他画不完的蒙山人家……

1996年 王沂东创造 布面油画《雪落无声》100x150cm。北方农村的热土情。王沂东把北方农村人物作为作品的主体对象,以传统民俗场景作为画面的取材源泉。这一创作风格的形成还要从他第一次出国说起。1988年,王沂东先生作为访问学者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当时美国已成为世界的当代艺术中心,很多国内艺术家都渴望能去美国领略多姿多彩的当代艺术,创作出带着“洋味儿”的艺术作品。王沂东却恰恰相反,美国的访问经历反而让他坚定了走中国传统文化路子的决心,走在纽约的摩登大道上满脑子都在想家乡的风土人情。面对西方文化下衍生出的现代艺术,传统的东方艺术家无法在思想层面引发共鸣,王沂东形象的比喻成“再丰盛的西餐也没有豆浆油条吃着舒服”。

1995年 王沂东创造 布面油画《吉日》150x100cm。回国后的王沂东放下杂念专心投入到创作中,将脑海里反复出现的家乡场景和人物形象实现在画布上。王沂东说:“老家亲戚的模样是我思想中最活跃的元素,我的父母那时在外地当兵,家里的亲戚都在一个村,每次回到村里,乡亲们都要把最好的给我。平时自己吃棒子面,给我蒸白面馒头,烙麦子煎饼。”这种浓浓的亲情在王沂东心中化为了形象的物态,系着缅裆裤的老伯、穿着花棉袄的姑娘在他看来都是那么的美。熟悉王沂东画的人都知道,王沂东最爱画的就是农村的传统婚俗。在那个不富裕的年代,黑棉袄、蓝棉裤是人们日常服装的主调,唯有结婚时,一片片的红色仿佛突然地跳入了人们的世界,红嫁衣与黑土地形成的鲜明色彩对比在王沂东眼前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1995-1996年 王沂东创作 布面油画《山里的媳妇》A Married Woman in the Mountains190x180cm。王沂东生活多年的沂蒙农村是红色的革命老区,老区人日子过的自在悠闲,对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对生活最朴素的追求。对一个年轻人来说,结婚真是一件“天大的事”。他诙谐的形容:“最重要最兴奋的两件事:第一是见毛主席,第二就是结婚。”王沂东认真地观察每一场婚礼,不同性格人的表现、远亲近邻的区别、喝了酒还是没喝酒、小伙子的激动与害羞、初为人妇的新娘在面对人生转折点时的紧张与迷茫……都可以在画面中体现的饶有趣味。

1994年 王沂东创作 布面油画《沂蒙小调》MelodyofYimengMountain190x180cm。王沂东对婚俗的艺术挖掘实际上是对东方民间文化符号的探究,他恪守着一个自信的民族对传统应有的尊重,同时也在画面中寄托出乡亲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希望。他表现美,表现善良与朴实,表现老乡最爱看的东西。这为我们提供了另外一种看待农村的视角,“希望日子过得更好”是一句最朴素也最动人的话语,不论生活还是艺术都应温暖人心。正因为绘画不同于影视、小说,这种“瞬间艺术”应表达的一定是抓取最美的瞬间,记录最暖心的一刻。

1983年 王沂东创作 布面油画《有这么一个小院》180x180cm。“死脑筋”的写实画家王沂东自幼热爱绘画,童年阶段成长于文革的特殊时期,每个单位门口的油画毛主席像就是他的启蒙“教材”,看到有人画就有模有样地跟着学。中央美术学院文革后恢复招生,王沂东幸运地成为了第一届油画班学生。系统的学院派教育为王沂东打下了良好的技法基础,他重视色彩关系,在风格上兼收并蓄并执着的痴迷于写实绘画。

1999年 王沂东创作 布面油画《三月的雪》Snow in March100x150cm王沂东将他心中的写实绘画形容为“深渊”。“不知道就罢了,知道的越多就发现妙处越多!着迷似的往里钻,总想不停地尝试。画好了高兴,画不好难过几天,然后还想去试。”就在这种不断地钻研过程中,王沂东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力求传递更丰富的画面信息,渲染更强的语言表现力,让写实绘画成为群众中最“有人缘”的画面语言方式。

2000年 王沂东创作 布面油画《白玉兰》61X50cm王沂东把和他一样钟情于写实绘画的这群艺术家戏称为一群“死脑筋”的人。这个影像图片充斥生活的快餐时代,无疑对创作难度大且耗时长的写实绘画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但视觉是人类审视世界最直接的感官系统,在每个时代都要有这么一批“死脑筋”的人去冲顶这个视觉的高峰,这是表达人类情感的绝佳方式。写实油画所传递的造型美感,实践了上千年来人类对“型”的认识过程,而画家对造型美感的重新构思,是照相机做不到的。正如王沂东在作品中融入的对民族文化及个人对生活的认识,都经过了对现实的取舍以及深入地思考、深刻地挖掘。他坚信表达人的感情,就一定能让人感动。

2004年 王沂东创作 布面油画《冬天里的阳光》180x130cm

2011年 王沂东创作 布面油画《蒙山晨雾》 120x120cm

2012年 王沂东创作 布面油画《盛装的维吾尔族姑娘》60X1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