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艺术网 首页 资讯 投资收藏 查看内容

和靜清遠 | 文人琴遺產密碼

2017-6-20 13:00| 发布者: 安梦Clover| 查看: 443| 评论: 0|来自: 艺道书院

摘要: 在崔師答范公的八個字中,取和、靜、清、遠四字可以充分概括文人琴的面貌。徐青山《溪山琴況》之首四況也,即和、靜、清、遠。其實,這四個字也說到了琴的本原,是同其它音樂的根本區別所在。因此有必要闡述一番,以 ...

在崔師答范公的八個字中,取和、靜、清、遠四字可以充分概括文人琴的面貌。徐青山《溪山琴況》之首四況也,即和、靜、清、遠。其實,這四個字也說到了琴的本原,是同其它音樂的根本區別所在。因此有必要闡述一番,以其引起同道的呼應、唱和。

首先,看“和”字。

此乃太和、中和、平和,君子和而不同也。即如白居易詩云:“絲桐合為琴,中有太古聲。”《誠一堂琴譜》所曰:“君子撫琴涵養中和之氣……”。二十四況之首,就是和況。琴有太和之氣,故名其希聲。老子言大音希聲。故而,歷來有琴道之傳,正在於琴的這一本原,才有音樂層面向思想文化層面,乃至向道化層面的提升。正如蘇東坡詩云:“流水隨絃滑,清風入指寒,散我不平氣,洗我不和心。”這正是琴道之來,賦予撫琴、聽琴的至高境界。近代中國社會和文化受到西方的巨大衝擊,國學和傳統文化出現斷層。西方工業革命後的經濟騰飛、市場競爭,講實力拼殺、弱肉強食,也反映到主流音樂文化中來,就是強調樂曲的演奏力度速度、用來體現這個競爭。提倡“競”還是“和”,是兩種人文取向。《松絃館琴譜·薛序》云:“是譜爾, 其一種和平玄解,出有入無,神而明之,存乎其人。然後知,道澈飲人以和,人遇之,不覺燥心平、奢心釋、競心忘者。”西方近現代主流文化藝術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頌揚競爭、煩躁、奢侈;文人琴則使人們忘卻燥心、奢心、競心,是一種和諧文化,構建和諧社會。

再看“靜”字,也是琴的一種本原。

我們撫琴、聽琴首先體驗到的就是靜。徐青山有言:撫琴獨難於運指之靜,聲希則知指靜,此審音之道也。自然這是指文人琴而言,如若所謂“武曲”,則另當別論了。李白聽琴詩:“閒坐夜明月,幽人彈素琴。”乃一幅寂靜的圖畫,唯獨琴才會賦予人這等心志。二十四況云:“焚香靜對,不入歌舞場中;孤高岑寂,不雜絲竹伴內。”點明那歌舞、絲竹乃熱鬧場所,與琴的靜性不合。古人彈琴要求琴容莊重安靜,然後調氣則神自靜,煉指則音自靜。時今的演藝家藐視古訓,不肯在靜字下功夫,其琴也就可想而知了。

“靜”字相關聯的是“澹”字。又徐氏所言:“夫琴之母音本自澹也,制之為操,其文情沖乎澹也”。自古文士從來不把琴看作一件湊熱鬧討好人的樂器。琴者心也,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氣韻。馬師弟說得好:吳師之琴,如飲山泉。澹澹然,如靜坐山石林間,明月流泉相伴;即便在斗室撫琴,亦自神閒氣靜,出音內質,遊思縹緲,根本不在乎有無人聽。更無需熱鬧炒作,渲染大眾。古人名言:琴到無人聽時工,信然!

和、靜、澹,正是古琴生命力之頑強,能傳至今日的奧妙所在也。受現代西樂影響下的古琴,通常以優美動聽和外揚宣洩為特長,追求力度、速度、表現力,給人的感受是“燥”,是文人琴“靜”的絕然對照。也有演藝家想把搖滾之類西樂樂種、體裁和風格,搬到古琴上來,美其名曰“現代化”、“發展”。他們不明白,人類文化是多元的,完全沒有必要搞一體化、國際接軌。

再說“清”字。

古人十分重視琴中之清,音韻要清,指法也要清,這是彈琴的一個基本要求。白居易有詩為證:“蜀琴木性實,楚絲音韻清,調慢彈且緩,夜深十數聲,入耳澹無味,愜心潛有情。”《溪山琴況》中清況曰:“語云彈琴不清不如箏,……,故清者大雅之原本。”又曰:“地不僻則不清,琴不實則不清,絃不潔則不清,心不靜則不清,氣不肅則不清,皆清之至要者也,而指上之清尤為最。”徐氏還特別告誡:“究夫曲調之清,則最忌連連彈去,亟亟求完,但欲熱鬧娛耳,不知意何在”“欲得其清調者,必以貞靜宏遠為度”。可見,清同靜、澹、古都有內在聯繫。神靜則指靜,指靜則音清,音清則聲澹,聲澹則調古。誠如徐師所言:舍豔而相遇於澹者,世之高人韻士也。吾調之以澹,合乎古人,不必諧於眾也。

世人多好豔麗熱鬧之曲,唐詩有“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現代音樂以濃豔之聲動人,與文人琴之音清聲澹相背。看大千世界,人之好惡取捨固然各別,好靜好燥,喜清喜濁,惡豔惡淡,尚古尚時,亦不強求統一。然則東西方文化畢竟有根本差異,人類文明亦有雅俗之分。琴人知音中明白文化品位,追求精神境界的高士即便為數不多,但往往正是時代的文化菁英,靠他們一代代傳承下去。

第四字“遠”,乃兼有逸、蓄之意。

《溪山琴況》曰:遠以神行。以無累之神,合有道之器,必具超逸之品,自發超逸之音。又曰:神遊氣化而意之所之。清代琴人謂三百年琴重虞山,歸納其琴風為清微澹遠。可見琴之“遠”乃文人撫琴追求的精神境界,卻又是操縵中技法結合心法所達到的琴樂效果。崔師的“和潤而遠”,虞山琴的“清微澹遠”,這裡的“遠”就是指的這種效果。當初范公在崔師回答八個字後又作的一段闡述中,也可以領會到“遠”的神遊氣化之用意。清微澹遠的用意也在於清、微、澹三方面於心法指引技法中達到一定造詣時,當自會進而神行於遠,這是一種深刻的樂思,更是一種超脫的智慧,是同釋家的禪、道家的虛這樣的高層面相聯繫的。這裡要特別指出“清微澹遠”的“微”字,其含義應是文人琴下指的細微,指法之簡靜,出音之靈動,琴樂之微妙也。而並非被人所誤解的那樣輕微地撫琴,似乎微弱不力之狀。好事者往往刻意歪曲這個“微”,用意在誤導、貶低文人琴。再看“遠”中還存“蓄”的成分,即文人琴寫意含蓄、質樸內在,感情不輕易外露,好比一幅山水國畫,隱隱約約,似山非山,給人以無限想像空間。此乃東方文化之特點。相對而言,西方文化重在形象華麗,擅長外表宣洩。

 

總之,和、靜、清、遠高度概括了文人琴的風貌特徵,值得多多揣摩、深刻領悟,對於琴人的修為學養及其琴樂的遞進是必定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