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冬丽:评《归途拾光》

查看: 312| 评论: 2| 发布者: 安梦Clover |原作者: 黄冬丽

放大 缩小
简介:“潮气海天阔,杨帆正当时”

  洒向人间都是爱

                                

                            ———《归途拾光》读后

                                                   (文\黄冬丽)

   

    《归途拾光》是尹武平先生的第二部散文集,又一部力作。收到赠书,便迫不及待打开阅读。见字如见人,尽管从未见过先生一面,近距离聆听教导。

    先生生于1954年,陕西富平人,共和国将军。尹先生写散文始于退休后,戎马一生,在退休后本该好好享受归园田居的美好拾光,可先生就是闲不住,又拿起笔杆书写人生,正如先生在本书的开篇之作《向生命致敬》篇里所写:“……唯有真诚的主动的奉献,才能使自己愉悦,他人高兴。我要像夕阳,把余辉洒向一座座高山,使其更加雄伟、挺拔、美丽;把人生经验传给后人是奉献,让后人能从自己身上吸取点教训,少走弯路更是一种奉献。……”

    尹先生的这些话语让我想起曾经读过的赫塔·米勒的一句话:“每句话中都坐着别的眼睛。” 我便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厚厚的散文集子,一遍不够,后又读了第二遍第三遍,心里久久难以平静,立即微信先生,问他是否在某一个夜晚,独自一人伏首案头,伴着台灯昏黄的光晕,泪眼婆娑,字字皆情语,书写平凡又不平凡的人生回忆。先生回答说是的。写到情深处,常常泪流满面,不得不中断写作片刻。

     作为职业军人,先生有铁骨铮铮的一面,可铁骨也有柔情,我从书中读到的是先生洒向人间的“大爱无疆”和“情暖三生”。


一、那树桃花

    那树桃花开在先生记忆深处,永远美丽灿烂。那条小河流淌在先生心中,永远清澈明净。

    幼年时期是记忆深处的一颗火种,是人生初始的一段阳光,是生命的起点,是没有涂字的白纸,是一条清澈的河流,一直流淌在记忆深处。

    《归途拾光》里专门写幼年时代的文章只有两篇,《记得那年桃花开》《知了情》,另外还有四篇《水流百步自净》《父子》《谁说清明尽忧伤》《白蒸馍》里也提到了幼年时代的生活。

    先生出生的年代是一个贫穷的年代,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幼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饥饿,吃上一顿饱饭便成了人生最大的奢望。

   不管幼年多么贫穷和饥饿,只要一忆童年,记忆便会来到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可爱的家乡。和蒋大为的歌曲一样,先生的记忆深处也有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那便是他的家。春暖花开的时候,先生家的小院里,桃之夭夭桃,灼灼其华,蜂蝶飞舞,凝云覆霞,是小院里的一道风景,也是留在先生记忆里一生一世的美景。桃树最美好的品质是花开之后的果实满枝头,是的,春华秋实才是桃李最惹人喜爱的地方,尤其在那样的饥饿的年代里。桃子成熟后,妈妈带着幼年的尹先生一起去集市上卖桃子,卖了桃子就可以买油糕,给姐姐买了双鞋面布,给家里买了一斤盐,最后留下的钱要给孩子做学费……这样的情景,充满了童趣,还有浓浓的乡土生活气息。可让读者记忆最为深刻的事情是先生家的桃子成熟时,父母第一件事情是让兄弟姐妹们摘下十几个最好的桃子给左邻右舍送去。也许先生写下这些文字只是不经意间的写实,一次完整的回忆,不愿遗漏任何细节。可这些文字却深深打动了我,一个人最美好的品质就是在幼年期培养起来的,父母用最纯朴的方式教导了先生,心中要有爱,要把爱洒向人间。一个人心中的爱有多深厚,他的人生才能走多远。爱近邻,爱乡亲,便早早扎根于先生心中,伴随先生半生半世。就这些爱的种子在先生心中生根发芽,才让先生未来的人生与众不同,从普普通通的一名农家子弟成长为了共和国的将军。只有爱百姓,百姓才会信任你,把你高高捧起。


二、那条小河

   幼年最美好的记忆除了院子里的那树桃花,还有村口的那条小河,宛如一条芷青色的彩带,在一片盐碱地上翻滚跳跃,潺潺流向远方。妈妈去河里洗衣服,幼年的先生跟着妈妈来到河边,跳进小河玩水,和小鱼小虾游乐嬉戏,这便是他最快乐的时光。他也会静静看着妈妈揉搓衣服,结果看到了原本清清的小水塘,被那农家自染的老土布衣褪下的颜色和汗污搅浑,变成一条黑紫蓝相间的细丝纱带,随着流淌的河水钻过小石桥,向前漂去。漂着,漂着,还在漂着……越来越淡,越漂越远,最后仅看见远方的溪水,在太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像无数的小星星一闪一闪,十分迷人。幼小的先生被这种神奇陶醉了,震撼了,不解地问妈妈其中的奥秘,妈妈捧起清清的河水喝了两口,抬起胳膊,用衣袖沾了一下嘴唇,笑着说: “傻儿子,水流百步自净呢!”妈妈用最真实最朴素的生活情景讲述了深刻的人生大道理,“水流百步自净”深深地烙在了先生幼小的心里。

     若干年后,先生参军入伍,在部队做小兵的时候,慢慢懂得了这句话的深邃:河水高洁清雅,自我净化,勇往直前奔大河的高尚品格。后来,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妈妈的这句话一直鞭策先生前进。面对误解,面对组织的不明真相,无须多言,清者自清,“水流百步自净呢”,先生在组织的考验面前,学会了克服种种磨难,迈过一个个坎坷,走向人生的辉煌和灿烂。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水流百步自净”这应该是父母教给尹先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了。所以,那树桃花,那条小河便成了先生记忆深处最温暖的两颗人生启明之星。


三、那笼白蒸馍

    白蒸馍不仅是先生幼年时的记忆,更是先生对几十年军旅生涯的回忆。幼年时的白蒸馍是奢侈品,只在过年时才有机会吃,可以做出各种形状,夹上几片腊肉便是人间美味。

   “民以食为天”,白蒸馍不仅是人间美味,更重要的是能让人活命的口粮。在部队,是军人们最重要的饭食。铁骨铮铮的汉子在部队学会了做白蒸馍,以便改善连队伙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兵军官。

    不愧是军人,做出的饭菜都要充满军人的制式化标准。“……端上来的馒头用手指摁下去两厘米,会‘噌’地又泛上来,吃在嘴里不但筋道还有麦香味;炒的酸辣土豆丝粗细长短如同牙签般均匀一致;摊的煎饼瓤和鲜亮使人垂涎欲滴;熬的小米粥稀饭、红豆稀饭不稠不稀,米粒全呈悬浮状;就连煮的鸡蛋剥开后,个个都是蛋黄内有黄豆大的一块没完全凝固,真是不老不嫩口感最好啊!”这段文字形象生动,充满了军人式的幽默,读着读着我不由得笑出声来。

   铁骨铮铮的军人,制式化的管理和要求,对饭菜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对日常作风的管理了。

    对自身及将士们的严格要求,造就了先生过硬的军事素质,在所属部队堪称楷模,射击比赛,格斗比赛,歌咏比赛,样样第一,让战士们心服口服。过硬的军人气质深深融进先生的骨子里,即使先生已六十有余,可无论站姿还是铿锵有力的走姿,都充满了军人风范,融进骨子里的军人气概,挺拔伟岸。

    对战士们严格要求的时候,始终没有忘记了爱兵护兵。文书小范和驻地女青年谈恋爱,按说违反军纪,可先生了解到小范是孤儿,且和那个驻地姑娘是真心相爱,姑娘的父母也希望小范以后能做了上门女婿。于是,先生和指导员一方面严厉批评小范,另一方面还替他保密,顾全颜面。后来年底小范从部队复员,先生和指导员帮助小范促成了这段美好的姻缘,小范跟那个驻地女青年完婚并做了上门女婿。从此,小范和家人对先生感激一生。

    为了两个下属的提职问题,面对上级领导的询问,先生敢于坚持原则,从实际出发,一切只为优秀下属的美好前程,还有谁能如先生这般爱护将士呢。

    部队外出拉练的时候,看到当地百姓生活艰辛,连个白蒸馍都吃不上时,先生便让副班长小何给百姓送去白蒸馍,百姓流着热泪感谢先生时,先生感到了莫大的震撼和教育,暗自思忖,当兵的目的不能只是为了能吃上白蒸馍。从此,先生心系百姓,为着更宏大的目标向前走去。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先生淡薄名利,不计较个人功名利禄,只为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最终,实至名归,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将军。

     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中写道:无论年届花甲,拟或二八芳龄,心中皆有生命之欢乐,奇迹之诱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人人心中皆有一台天线,只要你从天上人间接受美好、希望、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你就青春永驻,风华常存。

    “潮气海天阔,杨帆正当时”,愿先生继续妙笔生花,书写更辉煌灿烂的人生记忆。

                                                                                                                         黄冬丽于西安石油大学

                                                  20191021

作者信息

黄冬丽,女,陕西洋县人,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古代汉语》省级精品课主讲人,普通话国家级测试员。本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博士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长期从事语言学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词汇与文化。获批省社科项目一项,荣获省社科二等奖一项。目前主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工作,致力于汉语词汇二语习得研究。

 

已有 2 人参与

会员评论

1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