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以博大厚重的黄土人文精神,弘扬和袒露其艺术流程与人格力量的水墨人物画家,耿建的画不仅沿袭和丰润了汉唐风韵的时尚,更为重要的是为当代“新文人画”提供了可贵的探索参照物。画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艺术修养,使其作品渗透魂魄和鸣唱之音,由形式意义的外在表现,超出了一种内在的深层。耿建的真情营造心灵屏幕的画境展示出大气无华的自然画风。 当我们解读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时,面对他塑造的各种品质、样式的人物形态时,往往被一种独立表达的浓烈气氛所笼罩所感染。耿建所构筑的画境,如鸟儿的窝巢般自由自在,鲜活成趣。正如本人翰墨心语细细道来:“艺术创作,是一不断思变的过程,只有自我,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其实自我就在生活中,任何流源,任何风格都离不开与之相关联的生活,只是画家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去体验,去表现……”画家拒绝用虚假的想象去涂抹生活,拒绝用空洞的笔触去勾勒浅薄。逐渐从纯写意的空间定位,纵深于用感悟情绪去抒写心灵的物语。从而,他的画凸现出巨大的弹性和张力,对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慑力和共鸣效应。 沿着耿建水墨人物的画境,我们可从题材上窥见现实与历史的两重天地。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现实的、历史的或者是神话的,都出自对于生命意义的体验和感悟。如《信天游》中的老农和《国殇》中的屈原,都烘托出一种深刻的人文精神和力量。吹笛的农人、期盼的少女与满腔激愤的思者屈原,在不同时代和背景下,能表现出独立的品质是一脉相承的,其善良的本体,同样迸发出渴望光明的生命亮点。 耿建的画于平淡中出奇想,于天真中透深邃,于宁静中惊雷,表现出艺术的内蕴物质。艺术是理想现实的模仿,对社会状态的图解;摈弃功利主义的操作;摈弃以量的铺炫耀自身价值。他的根始终如一的深深植于现实文化的土壤之中,他的血脉从来没有离开民族母亲的本身。画家的艺术脐带系在黄土高原的深层,系在父老乡亲的心坎。几位相依为命的《父老乡亲》以岁月的写照,透视出生命的不息与人生的轮回,其中的喜 哀乐、酸甜苦辣表现的淋漓尽致,催人深思……而在《琵琶行诗意图》中,画家则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天涯沦落人淡淡的忧伤的大悲大哀,反映大起大落的命运经历。 沿着这位画家用生活、理想、艺术编辑的五彩画境,我们感触到耀目的精神之光;我们还将分享到更为绚丽的景象。做为一名有建树的画家,耿建依旧以谦和的微笑,淡泊的生存方式,,潜心于神圣的艺术殿堂,向着没有终极的画境,继续叩问…… |